>> 企业管理 >> 生产管理 >> 返回 | |||
主题: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 |
发布: eHR | 楼 主 |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APQP 讲 义 一、 基本概念 1、 什么是APQP (1)QP是为了开发新产品/更改产品做准备的活动。 (2)APQP是一种结构化的策划方法。 a) 策划过程包括了从市场调研至批量投产全过程。 b) 该方法明确了确保产品使顾客满意的各策划步骤。 c) 该方法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d) 该方法明确了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输入与输出)。 (3)APQP具有的特点: a) 目标明确:满足顾客要求,不断改进。 b) 按规定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策划。 c) 应用各类分析工具:FMEA, MSA, SPC 、流程图,QFD等。 d) 保证跨职能活动的效率:横向协调小组。 (4)APQP的工作原则: a) 过程方法的原则:活动的P. D. C. A循环。 b) 多方论证的原则:跨部门的项目小组高效活动。 c) 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不合格加以预测,并实施控制。 d) 坚持改进的原则:APQP工作:永无止境。 e) 强化培训的原则:新技术新知识的认知。 2.为什么要实施APQP——目的 (1)为了早期识别质量问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以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 (3)使策划过程具有可重复性,防止不合格重复出现。 (4)为改进提供便利。 3.APQP的基本方法——同步技术 (1) 传统的逐级转换: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试制等,其缺点:过程之间不沟通,缺乏统一性,成本高。 (2) 同步技术取代逐级转换,不同阶级同时开始运行。 4.APQP的阶段性 (1) 工作阶级: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工艺设计开发阶段,产品及过程确认阶段,反馈评定阶段。 (2) APQP5个阶段的起止时机。 产品实现过程:市场调研立项→项目批准→设计样件→试生产→投产 Ⅰ阶段 APQP阶段: 二、 APQP的实施 1、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 (1) 本阶段工作目的及任务 a) 进行总体策划,包括人员,资源及时间安排 b) 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 c) 确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2) 本阶段的输入及形成的文件 a) 本阶段的输入为:顾客要求、以往的经验、企业确定的产品目标及要求、市场调研结果。 b) 输入形成文件:立项可行性报告,包括: ① 市场调研结果: ② 保证记录和质量信息: ③ 小组经验: ④ 业务计划/营销策略: ⑤ 产品/过程指标: ⑥ 产品/过程设想: ⑦ 产品可靠性研究: ⑧ 顾客输入: (3) 根据输入,完成下列工作,并形成相应文件。 a) 成立跨门的横向协调小组,并明确组长及相关职责,输出“小组名单”。 b) 进行总体策划,明确所需资源(硬件,软件及资金)和时间安排,输出 “APQP策划表”。 c) 明确项目设计开发的具体要求,输出“设计任务书” ,包括: ① 设计目标:产品性能及可靠性目标、PPK目标、故障概率目标、废品率目标、过程能力目标、制造成本目标、生产节拍目标等。 ② 设计要求:顾客要求、产品标准要求,法规要求,企业附加要求等。 ③ 初始材料清单:假想的材料,外协件清单。 ④ 初始过程流程图:假想的工艺流程图。 ⑤ 初始特殊性明细表:根据经验及顾客指定来确定,包括:总成、零件、工序、工艺参数4级特殊特性。 ⑥ 进行各项试验的要求:试验项目(要考虑顾客要求及产品标准)及接收准则。 d) 明确设计项目的各类保证措施,输出“产品保证计划”,包括: ① 明确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② 确保可靠性,耐久性的具体措施。 ③ 对本项目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风险及可行性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 ④ 对以往的故障及失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⑤ 初始工程标准要求:以表格形式列出材料,外协件及成品的技术要求。 e) 对小组名单及APQP策划表进行评审,输出“设计策划评审记录”。 f) 对设计任务书,产品保证计划进行评审,输出“设计输入评审记录”。 2.产品设计开发阶段 (1) 本阶段工作目的及任务 a) 将顾客及各类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 b) 进行产品设计,包括、结构、材料选用、各类参数确定。 c) 进行设计环节中的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d) 提出设备设施及各类相关要求,制造设计样件。 (2) 阶段输入:Ⅰ阶段所输出的文件即为本阶段的输入 (3) 根据输入,完成下列工作,并形成相应文件: a) 小组成员确定特殊特性,包括总成及零件的特殊特性,(即1.2级特性),明确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形成“特殊特性明细表”。 b) 设计人员针对总成/分总成/零件进行风险分析,输出“D•FMEA报告”其结果在设计文件中要描述。 c) 小组成员针对D•FMEA报告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输出“APQP A—1检查单”。 d) 设计人员对制造及装配过程中的变差进行分析,包括公差累积所产生的影响,关键尺寸的离散性,提出产品/工艺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输出“分析报告”。 e) 进行产品设计和计算,输出“各类图纸”“材料规范”“工程规范”“验收准则”“服务指南”必要时,还需输出:计算书,试验大纲,产品标准等。 f) 小组成员根据设计输出文件,提出设备,设施、工装、检具的配置要求,输出“设备设施的综合要求”。 g) 小组成员针对“分析报告”、“设计输出文件”“设备设施综合要求”进行评审,包括完整性、可靠性,提出完善建议,输出“设计输出评审记录”。 h) 由设计人员针对“设计输出文件”进行设计评审,会议形式,并提出措施建议,输出“设计评审及措施记录”。 i) 由设计人员进行设计验证,采用类似设计对比/变换计算方法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输出“设计验证及措施记录”。 j) 由设计人员编制样件控制计划,明确对设计样件进行检验与试验的要求,输出“样件控制计划”。 k) 由设计人员针对样件控制计划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输出“APQP A—8检查单”。 l) 制造设计样件,并按“样件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各项检验与试验,将结果与设计任务书对比,以验证设计正确性,输出“样件检测报告”。 m) 由小组成员对设计各环节进行再确认,提出需进行改进的环节及要求,输出:APQP附录E“小组可行性承诺。” 3.工艺设计开发阶段 (1) 本阶段工作目的及任务 a) 将产品设计所输出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制造系统。 b) 进行工艺设计,包括加工方法,控制手段,工艺参数。 c) 进行设计环节中的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d) 完成作业文件的编制。 e) 为小批试生产做好准备。 (2) 阶段输入:Ⅰ、Ⅱ阶段的输出即为本阶段的输入。 (3) 根据输入,完成下列工作,并形成相应文件: a) 根据设计文件,明确产品包装要求,包括包装材料,方法、唛头等,输出“包装规范”。 b) 根据设计任务书,产品保证计划,设计文件,对该项目所涉及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输出“APQP A—4检查单”。 c) 根据设计文件,设计任务书等,进行工艺方案设计,明确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输出“过程流程图” 及“平面布置图”。 d) 对工艺流程图及平面布置图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输出:APQP A—5,A—6检查单。 e) 明确与产品特殊特性及重要特性相关的工序及工艺因素,为风险分析及特殊控制提供依据,确定3.4级特殊特性,输出“特性矩阵图”, 特性矩阵图:是特殊特性明细表的延伸。 代号 名称 尺寸编号 描述 公差 工序编号 代号—产品代号,名称—零件名称,尺寸编号—特殊特性编号 描述—特殊特性名称,公差—特殊特性技术要求。 f) 针对特性矩阵图中的工序及过程流程图中的重要工序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输出“P—FMEA报告”其结果在后续控制计划中要描述。 g) 针对P—FMEA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及完善的建议,输出“APQP A—7检验单“。 h) 根据工艺方案、,设计文件、P—FMEA、特性矩阵图,明确试生产的要求,规定专门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要求,为作业文件的编制提供依据。输出“试生产控制计划”。 i) 针对试生产控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及完善的建议。输出APQP A—8检验单“。 j) 针对试生产控制计划,进行设备,设施、物流、工装、检具的策划,明确相应的配制,输出“策划报告”。 k) 根据控制计划,编制工艺文件,输出“各工序工艺文件”。 l) 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编制检验文件,输出“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指导书”。 m) 根据物流策划报告,配备相应设备、设施、工装(设计及制造)、检具等,输出“各类硬件及工装图纸”。 n) 根据特殊特性明细表,特性矩阵图,试生产控制计划,明确需进行MSA的测量系统,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据。输出“MSA分析计划”。 o) 根据特性矩阵图,试生产控制计划,明确需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工序,为试生产评价提供依据。输出“PPK 研究计划”。 4.产品及过程确认阶段 (1) 本阶段工作目的及任务 a) 进行小批试生产,对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进行确认。 b) 通过试生产形成工装样件,向顾客进行生产件批准。 c) 完成对测量系统分析及工序能力的研究。 d) 完善控制计划,作业文件,为批量生产做好准备。 (2) 阶段输入:Ⅰ、Ⅱ、Ⅲ阶段的输出即为本阶段的输入。 (3) 根据输入,完成下列工作,并形成相应文件。 a) 根据控制计划,作业文件进行试生产,对总体设计进行综合评价。要采用与大生产相同的设备、工装、环境、操作者、设施,生产节拍进行,生产数量要符合顾客要求。输出“试生产评价报告”。 b) 根据PPK研究计划,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能力不足要 采取措施。输出“PPK研究报告”。 c) 根据MSA分析计划,进行测量系统分析,不合格要采取措 施。输出“MSA分析报告”。 d) 据试生产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对工装样件进行检验与试验,并与设计任务书对照,若不满足要采取措施。输出“试验报告”(包括产品及材料) e) 通过试生产,进行工艺验证及工装验证,为改进提供依据。 输出“工艺验证记录及工装验证记录。” f)根据试生产评价结果、工艺验证、PPK研究资料,编制现生产控制计划为批量生产做好准备。包括:试生产控制计划的补充和完善、工艺参数及方法的调整,检验频率的变化等。 输出:现生产控制计划。 g)针对现生产控制计划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建议。 输出:APQP A-8检查单。 h)根据现生产控制计划,对工艺文件及检验文件进行补充和完善。输出:完善后的工艺文件及检验文件。 i)汇总上述资料,形成PPAP资料,想顾客提交。 J)对全部等划活动进行总结认定,主要对控制计划、作业文件、初始过程能力,测量系统进行认定。 输出:APQP附录“质量策划认定报告”。 5.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阶段 (1) 本阶段工作目的及任务。 a) 对策划各阶段进行评定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b) 实施改进 c) 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并使其持续满意。 (2) 本阶段输入:Ⅰ、Ⅱ、Ⅲ、Ⅳ 阶段的输出。 (3) 本阶段输出: a) 合格产品, b)持续改进, c)顾客满意 本阶段的工作永无止境。 三、 控制计划的编制。 1.控制计划的性质 (1) APQP的输出, (2)编制作业文件的大纲 (3) 表明产品重要特性和过程要求, (4)特殊的质量计划 2.控制计划的编制时机和目的。 (1) 新产品开发时,要编制样件,试生产,现生产控制计划。 a) 产品设计阶段要编制样件控制计划,以明确对设计样件及相 关材料、外协件检验与试验要求,要包括必要的加工过程。 b) 工艺设计阶段要编制试生产控制计划,以明确对试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要求。 c) 确认阶段要编制现生产控制计划,以明确批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要求。 (2) 对于稳定生产的产品,要补充编制现生产控制计划,并覆盖 正常生产所有产品。 3.控制计划中的栏目解释 (1) 零件/过程编号:工序编号。 (2) 过程名称/操作描述:工序名称。 (3) 生产设备:该工序所使用的设备。 (4) 产品:该工序所形成的产品质量特性名称。 (5) 过程:与产品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工艺因素。 (6) 产品规范:产品质量特性的技术要求。 (7) 过程公差:工艺参数的技术要求。 (8) 评价测量技术:该工序产品质量特性的检测手段及工艺参数 测量手段。 (9) 容量:在一个检验时段,抽取的检验样本数量。 若全数检验,则填100%。 (10) 频率:隔多长时间抽取一个检验样本容量,如:每班、每小 时,或GB2828的抽样方案。若全数检验,则填连续。 (11) 控制方法:控制过程及质量特性的具体方法。 a) 控制质量特性的方法:检验、控制图 b) 控制过程的方法:防错,监视。 (12) 反应计划:产品不合格/过程不稳定准备采取的措施。 4.控制计划的编制 (1) 样件控制计划的编制 a) 准备资料:设计输出的材料规范、产品标准及顾客要求,特殊特性明细表。 b) 确定进货检验的范围:包括检验对像(原材料,外协件)检验的质量特性、技术要求、检验手段。 c) 将所确定的进货检验范围填入“过程名称”“产品”“产品规范”“评价测量技术”相关栏目。 d) 依产品标准和顾客要求,确定成品检验的范围:包括检验与试验的质量特性、技术要求、检验手段。 e) 将确定的成品检验范围填入:“过程名称”“产品”“产品规范”“评价测量技术”相关栏目。 f) 注意:所有的进货及成品检验项目要完整,不要遗漏。 g) 依据特殊特性明细表,凡涉及特殊特性者,要在“特殊特性分类”栏目中做符号。 h) 要包括必要的制造过程。 (2) 试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 a) 准备资料:过程流程图,特殊特性明细表,特性矩阵图,样件控制计划,P-FMEA报告,设计文件,设计任务书等。 b) 依样件控制计划,将进货检验部分内容填齐。 c) 依据过程流程图、P-FMEA报告、设计文件、设计任务书,将各工序的相关内容逐栏填齐。 d) 依据样件控制计划,将最终检验部分内容填齐。 e) 依据特殊特性明细表,特性矩阵图,在相关的产品或过程对应的“特殊特性分类”栏目做标记。 f) 依据特性矩阵图,凡涉及特殊特性或重要特性的工序,对于该工序的主要质量特性应在“控制方法”栏中明确控制图的使用。 (3) 现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 a) 现生产控制计划是通过试生产后,对试生产控制计划的补充和完善。 b) 现生产控制计划中的检验频率一般较试生产控制计划宽。 c) 若通过试生产,未发现试生产控制计划的不足,则现生产控制计划也可与试生产计划一样。 四APQP 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1. APQP各环节的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必须注意其相互关系。 2. FMEA的措施结果必须在后续的设计中体现。 a) D-FMEA的措施结果必须在产品设计文件中体现。 b) P-FMEA 的措施结果必须在试生产,现生产控制计划中体现。 3. FMEA的三度经采取措施后会变化,必须有依据。 4. 三类控制计划中进货检验及成品检验项目要完整 a) 进货检验中,必须包括完整的材料、外协件、外委加工的检验。 b) 成品检验中,必须包括产品标准、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所有检验和性能实验项目。 5. 工艺文件,检验文件必须包括现生产控制计划的所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完善。 6. 特殊特性明细表与特性矩阵图要相互关联,在技术文件上要标注其符号,涉及的零件、特性、工序、工艺参数要进行FMEA分析,涉及的测量系统要进行MSA,涉及的工序要进行PPK研究,并采用控制图控制。 7. 产品类别与APQP a) 体系所覆盖的产品要分成若干类别,确定各类产品中的典型产品。 b) 针对典型产品要做完整的 APQP(近期未开发业要补做)。 c) 典型产品的现生产控制计划、FMEA、特殊特性明细表,特性矩阵图等4个文件,要做成平台,以便同类产品共享。 8. 稳定产品的APQPA处理 a) 稳定产品要分类,明确该类产品的典型产品,即平台。 b) 稳定产品的控制计划,FMEA,特殊特性明细表、特性矩阵图借用典型产品的相关资料。 c) 若典型产品的4个文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生产的产品,则需针对未覆盖的产品编制4个文件。 9. 各类评审不能仅采用简单划 √方式,应有资料支持。 10. 无产品设计的APQP处理 a) 无产品设计即无APQPⅡ阶段,但Ⅱ阶段中的某些活动不能缺少。 b) 下列Ⅱ阶段的工作需移至Ⅲ阶段。 (1) 特殊特性明细表 (2) 变差分析报告 (3) 设备设施的综合要求 (4) 样件控制计划及样件检测报告 (5) 小组可行性承诺 | |
发表时间:2005-4-13 10:39:27 |
快速回复 | |
默认支持UBB,如果你不希望 支持UBB或要其它功能你可 以用 高级回复进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