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记住我们?百度一下[博越企管]就能找到!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密码:

用户名:

输入课程编号:
点击右边按钮

咨询热线(免长途费):400-6688-336

文章内容

成长路上最好的伙伴——敌人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非常娇贵,离开大海后很快就会死去。渔民们捕捞的沙丁鱼还没有等到返回港口,就基本都死掉了。死鱼的味道不够鲜美,自然无法卖一个好价钱,渔民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到更宽敞的水槽里,或者是尽快回港等,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但奇怪的是,有一次捕获的一船沙丁鱼竟然全部活着带回了港口,经过研究,原来是捕获沙丁鱼的时候混进了几只沙丁鱼的天敌——鲶鱼。鲶鱼是食肉鱼,主要食物就是沙丁鱼,在水槽里,鲶鱼四处捕食沙丁鱼,沙丁鱼为了保命,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中提到的“鲶鱼效应”。
敌人——生存与成长中的必要存在
恐龙因为没有天敌,已经习惯了其它动物见到自己便退避三舍,因此,当面临危险的时候,它们的潜意识神经反应迟钝,几乎没有防范意识,最终走向灭绝。同样是遭遇灾难,绝大部分相对弱小的动物却得以存活,原因就是它们都有敌人,敌人训练了他们的机敏性,甚至是第六感,恐龙则因为没有敌人,在慢慢的退化,最终被自然淘汰。有趣的是,当恐龙灭绝以后,一群动物失去了天敌,它们也慢慢开始退化,最终灭绝或丧失了原本的生存能力。比如,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因为身体结构决定了他们处于生物界的弱势地位,因此,它们的始祖曾经都可以自由的在天空飞翔,以躲避其它动物的捕杀。但由于恐龙的灭绝,陆地的生物链形态发生了改变,食物也变得异常充足,这些鸟类不必再飞上天空躲避敌人的捕杀,慢慢习惯并开始懒惰地在陆地行走。经过数代的进化(退化),这些鸟类已经不再会飞翔,很多鸟类因为再次出现了天敌却无力逃生或对抗而灭绝。鸵鸟等鸟类虽然没有灭绝,但是再也无法飞上蓝天,那些体积很小的鸟类至今依然能够飞翔,就是因为他们在陆地行走生活的话很容易被其它动物捕杀,甚至很容易被散步的野兽踩死,因此它们才依然拥有飞翔的本领。生物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天敌的动物多半会灭绝,而敌人越强大,其进化速度则越快,适应能力也更强。
动物世界如此,我们人类世界又何尝不是呢。喜欢看武侠影视剧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共识:武侠影视剧中大部分的情节都是主人公一开始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即使会武功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本领,其都是在遭遇无数比其强大的对手,一次次失败与超越后,最终才成为绝世高手。影视剧是一部浓缩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在职场里,在企业间的竞争中同样如此,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强大的竞争对手或危机出现,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甚至是逐步下滑与消亡。正是强敌与危机让我们振作、觉醒,迸发出自己的潜能,走向卓越,至少不会在安逸中死去。孟子曰:“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敌人,就会慢慢变得软弱,最终走向灭亡。一个人没有敌人,即使很卓越,也会因为自满而停止努力,慢慢变得平庸。
康熙皇帝在执政60周年的时候设宴祝贺。在宴会上,康熙敬出了三杯酒——第一杯酒敬祖母孝庄太后,感谢孝庄教他做人,并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酒敬众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昌盛太平;康熙端起第三杯酒凝重地说:“这第三杯酒要敬我的敌人——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明朝的反抗势力。因为,是鳌拜等人让我很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危机,学会了如何谋划,是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吴三桂让我时刻不忘富国强兵,是他们教会了我怎么治国行兵,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就没有大清今天的昌盛。我感谢他们!”,这一番话不仅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更看得出一个明智君主的睿智与哲思。一个强者、一个强大的企业,一个强大的民族或国家,都该有这样的感悟与对敌人的感恩。
美国有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就没有伟大的美国。这一句话道出了美国从建国到拥有国际霸权地位才仅仅用了二百多年的秘密——曾经美国拥有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那就是英国。如果最初没有英国的打压,今天世界上就不会有美利坚合众国。从莱克星敦的第一声枪响,不到一百年,美国就可以和拥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英、法等强国平起平坐,不到二百年,就坐上了全球霸主的宝座。反倒是如今的美国,因为失去了强大对手之后,慢慢开始变得虚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
在中这样的情况更明显,行业的竞争越激烈,发展的便越迅速。某个行业中如果没有强大对手的竞争,这个行业也很难快速发展,一家独大的行业甚至有毁灭或倒退的危险。以中国的电信业为例,当初“中国电信”独霸市场,导致行业多年间没有任何发展。那时候安装一部电话要托人找关系,长途通话费一分钟7毛,月租费固定20,还经常有被莫名扣费的情况发生。慢慢大众对电信行业抱怨声,质疑声不断增加,行业的信任危机开始产生。我国于是在2001年进行南北拆分,构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加中国卫星通讯的市场格局。慢慢他们的业务开始重叠,消费者选择权变大,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开始繁荣、发展——固话免月租,长途每分钟最低至2角钱,手机由短信发展到彩信,2G发展到3G,4G已经开始酝酿……消费者受益,企业利润也增加,竞争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实力也越发壮大。
“联通”与“移动”是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的,“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也是如此。在看看其他行业的企业——麦当劳与肯德基、阿迪达斯与耐克、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蒙牛与伊利、海尔与海信、奔驰与宝马、宝洁与联合利华......他们能够这样强大,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对手逼迫的,这一对对欢喜冤家在互相竟跑的过程中把其他人远远甩在了后面,同时,他们促进了行业繁荣。他们既是敌人,又是相互助力的朋友,他们希望超越并战胜对手,但是他们并不希望他们的对手死掉,因为,没有了对手不仅是寂寞的,也是危险的。
蒙牛的崛起大家都清楚,其实他们当初并没有太大的抱负,只是慢慢发现,不能强大到与伊利抗衡,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超速发展,而伊利因为有了蒙牛这个强劲的对手,也开始不断努力,两个企业互不相让,共同成长。曾经蒙牛占了上风,可以制对手于死地的时候,牛根生说:“全国乳业是一家,大家共同发展”,这句话不仅体现出了一个企业家的胸怀,更能看出牛根生的明智,因为,中国乳业如果仅蒙牛一家独大,那么恐怕也很难长存。很多企业也都在自己对手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伸出过援手,因为他们懂得什么叫唇亡齿寒。
曾经的IBM因为过于强大,大到的规模与财富能够匹敌一个国家,被誉为蓝色的巨人,在全球近200个国家有业务或,年销售额几百亿美元。但是正由于其过于强大,而没有了敌人、对手。IBM患上了傲慢自大症——内部官僚作风严重,行动迟缓,效率极低,组织臃肿,对市场不闻不问等等,这个蓝色巨人的身体一天天开始变得虚弱,一步步走向坟墓。幸好郭士纳临危受命,重塑IBM,改革措施中一项很重要的决策就是增加的忧患意识与谦恭的学习态度,加之当时微软、英特尔、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强势崛起,使IBM在危机来临时重振雄风。
在职场中也是这样,每个优秀的者都是经历了与内部、外部对手的不断过招,甚至是遭遇失败后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中国的百年老店很少,百年更是寥寥无几,家族式企业的寿命更是比企业平均寿命值短很多,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往往父辈在商场上半生戎马拼杀才换来了一份产业,到了子一辈,富二代们根本没遇到过挫折,没吃过苦,更没有敌人与遭受挫折,于是,在接管家业后,根本没法面对内外强大的敌人。中国大部分家族二代接管的企业中,一半以上在5年内倒闭或被兼并、卖掉。父辈们吃了太多的苦,遭遇了太多的敌人,他们不希望子女也重复这些,就给他们以保护,结果这份美好的期望成了子女未来最大的悲哀,没经历过风浪,没有过敌人的他们是那样的脆弱。反观西方的家族式企业,他们也多由子女继承家业,但是,在这之前会让他们从企业的最底层做起,凭能力向上爬,最终在接班的时候如果能力不够,父辈宁可只给孩子留下,而不让其执掌家业,改由有能力的外人来接班。很多西方家族企业所有者怕子女在自己的企业工作会享有特权,多会把孩子推出家门,让他们自谋生计,就是这样的做法,让这些准接班人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压力,同时也有着更强的能力。所以,西方国家和近邻日本,都有很多传承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的老店。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家族企业是日本的“金刚组”,长富不衰达1400 年!我们从金刚组第32代当家人金刚八郎的遗训中就能看出他们长盛不衰的原因:“勤勉、戒醉、慎行、为人”、“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千难万险 , 千锤百炼,千变万化”、“低调行事,埋头实干,坚韧不拔”。
今天的我们,该摒弃旧有观念,用客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敌人了。在中国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君主,他谦恭有礼,不抱持偏见,向敌人学习,甚至是重用敌人,最终成就霸业。他就是东周时期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我们从这位伟大的封建君主身上可以学会如何看待敌人,如何利用敌人与如何打击敌人。
轻视敌人与重视敌人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由于赵肃侯生前好战,不断向周围国家进攻,魏、楚等国视其为大患,但屡次交锋又都无法战胜赵肃侯。当赵肃侯已死的消息传开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参加葬礼为名,派出大量军队,企图瓜分赵国,处在赵国腹地的中山国也打算乘火打劫从中渔利。
  刚刚继承王位的赵武灵王才15岁,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危急。赵国可以向魏、秦等国求和,但是,要割让大量土地,也可以向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求援,但很可能引狼入室,使赵国更加危险。最后的一个选择就是破釜沉舟,对抗五国联军。当时赵国持各种主张的大臣纷纷争论,大部分人主张求和,而年仅15岁的赵武灵王此时展现出了一个帝王的魄力——死卫疆土,抗衡五国。
  在“五国”眼中的黄毛小儿,并非是一时意气用事,他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一面发布全国动员令,全面戒备防御,同时告知国民,赵国有取胜的把握,将会大获全胜,击退入侵的五国。此举并非是赵武灵王傲慢自大,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主要目的是为了鼓舞将士与百姓的斗志,增强信心。在具体作战方面,赵武灵王丝毫不敢大意,同大臣们制定了严谨周密的计划:其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之间的国家,但并非要他们出兵来帮助赵国,而是使赵、韩、宋三国形成一个“品”字的攻防联盟,这样一来使秦、魏、楚、齐四个国家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同时赵国又派能言善辩的说客带重金去说服越国国王无疆进攻楚国。因为越国一直是楚国的宿敌,常年征战,此次越国进攻,楚国不敢轻视,加之楚国离赵国较远,即使进攻赵国,损耗较大,却很难得到太多的实质利益,于是楚国放弃进攻赵国。楚国在这五国中实力最强,楚国的退出大大削弱了其它各国的力量与信心。赵武灵王又鼓动周围的部落氏族去攻打燕国和准备乘虚而入的中山国,使两国自顾不暇。在去掉了燕、楚两个强敌后,魏、秦、齐虽然是三国联合,但是“客场”不利,加之韩、宋两国的牵制,基本没什么取胜的把握。
    五国见赵国准备充分,赵武灵王年纪虽小,但是文韬武略毫不逊于赵肃侯,于是,五国送上了吊唁的礼品便各自回国了。少年赵武灵王初露锋芒,令各国刮目相看。
从赵武灵王的这次“退五国”事件中可以看出其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如毛泽东所说的:在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有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但是不等同于骄傲,在具体对战时要谨慎对待。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增强士气与信心,又可以做足细节,争取最大的胜算。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者则相反,大的决策上过于谨慎,往往错过机会,但是当实际对战的时候,却又缺乏缜密的计划。或是走入另一个极端——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盲目乐观,细节上承袭这一思想,轻视敌人。而事实证明,在战术上轻视敌人的结果只有失败。因为,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只是为自己与将士披上了一件心灵的铠甲,在战场战胜敌人,保住性命,还是要靠着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
    笔者一位朋友的父亲原来开有一家小型规模的工厂,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夕竟然破产了,原因就是其父亲觉得“入关”以后自己所处行业将遭遇灭顶之灾,他就是太过于在战略上看重敌人了。但是,这并不是使工厂倒闭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是其父亲将这样的忧虑,体现在了经营活动中,比如,企业开始收缩,停止扩大生产,不再追加投入,裁减员工等,给人一种工厂马上就要倒闭的感觉。其实他只是想很谨慎地观察情况的发展,并非要关门走人,但是他悲观的思想在企业中蔓延,员工人心惶惶,工作效率开始降低,核心管理团队中有人提早打算,另谋高就,与之合作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开始担心无法回款,或产品品质没有保证,便纷纷不再与其合作。企业竟然真的开始陷入困境,进入恶性循环,最后在敌人到来前先行倒下了。这个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从此我一直记得,无论公司遇到什么困境,我都会以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展现给员工,而后在客观地和大家制定对策。大家先看到了我传达出的正面信号,即使知道情况很危急,也不会很悲观,因为我给了他们一种本能的感,因此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我前面说过,满怀信心,从容镇定,甚至是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和困难,是为自己和组织成员披上了一件心灵的铠甲,这一点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
    还有一类企业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对于敌人的威胁过于轻视。如一家汽车配件企业,因为获得了为一汽大众提供零组件的长期合作机会,而过于乐观,对于其它竞争对手不屑一顾,因为已经是满负荷生产,所以只关注为一汽大众进行配套生产,疏于对其它客户及市场的打理,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与很多客户或组织结怨。当两年后这家企业失去了与一汽大众合作的机会时,他们再回头经营已经荒废的市场,却已经为时已晚,渠道被封杀,老客户全部离去,最后该企业被迫被其他企业收购。
    由上面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不可以偏废一方,要找好均衡,鼓足信心的同时做足细节。
以你的对手为师
  赵国在各国纷纷争霸,互相讨伐时养精蓄锐,逐步壮大了实力。因为,赵武灵王发现,中原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反复拉锯,损伤大量士兵与国力,获得的土地等利益却很难守住,于是其对中原各国的纷争采取不干预,不参与的对策,以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其将精力放在对周围各部落的征讨上,以扩展周边的领土,同时稳定后方。赵国在与胡人部族交战的时候,经常被胡人的骑兵打的大败,赵国大量的士兵死于胡人骑兵的马刀或弓箭之下,因此赵国上下无不痛恨骑马射箭的胡人。但是,赵武灵王在屡尝败战之后并没有过于主观的否定与痛恨胡人,而是细心去研究胡人骑兵的特点,吸收胡人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摒弃其纪律性差的缺点,之后力排众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胡服骑射制度。即穿着胡人的衣服,学习骑马射箭等胡人的作战本领。
    赵武灵王认为,学习胡人不仅是形式上的,也不仅仅是军队要学习胡人,要全民都去学习,从思想与文化上彻底改变,否则不会有成效。比如,让全国人民脱掉肥大的衣服,改穿灵巧干练的胡服,因为赵武灵王认为,穿着原来臃肿笨拙的衣服走路很慢,这样做事效率就低下,都这样低的效率相互传开就会使国家变得懒散怠慢。改穿胡服以后,大家行动快了,效率高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节奏都会变快。赵武灵王还下令军队淘汰战车,学习骑马射箭。赵王花重金在胡人部落招募胡人骑兵,能力一般的编为士兵,有能力的胡人被任命为军官,去训练汉族骑兵。赵武灵王这样摒弃偏见,重用异族与敌人的做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讲是十分罕见的。
    但是,学习敌人的着装、作战方式与习惯,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阻力十分巨大,几乎遭到了包括赵武灵王的叔叔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面对这样大的阻力,赵武灵王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在颁布胡服骑射规定的当天,他着一身胡人服装上朝,在大家惊愕不已的目光中慷慨陈词:“我们赵国东面邻齐国,北部接壤燕国和东胡部落,西面又有楼烦部落和秦国、韩国,腹地还有中山国在觊觎我们的土地。赵国这样四面强敌虎视,却依然在使用笨重的步兵与战车作战,如果各处的敌人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我们,赵国的军队行动如此迟缓,根本没法对付,赵国处于这样大的危险当中,随时有亡国的可能,我们不得不改变,以求变得更强大”,大家看赵武灵王态度坚决,说的也有道理,也不得不同意。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在与周围部落及中原各国的征战中,保持了十几年的强势地位,成为战国时期一代霸主。
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胜项羽以后,追封项羽爵位,并亲自为其送葬,刘邦这样不仅是为了收买人心,更是一种出于对对手的重视与尊敬。纵观历代君王将相,成功者的成功元素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重视,甚至是尊敬对手,而失败者则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失败因素,那就是轻视对手。
笔者不大喜欢日本人,但是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崇尚强者与善于学习的精神。看过《亮剑》的朋友都会记得这样一个片段:我军一支骑兵连在突围时遭遇大量日军骑兵阻击,连长带领士兵反复冲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且断了一条胳膊,他还是再次冲进日军的阵营中……如果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这种敌人的态度恐怕多会像我国的一句成语形容的那样——千刀万剐!而日本人不是,连长在日军阵营中牺牲后,日军向他的尸体行军礼,以示尊重,这个历史片段经过考证,的确属实。这就是日本和族让人敬畏之处,日本人很狂妄,但是他们瞧不起的是弱者,他们对强大的敌人是重视的,是心怀尊敬的,这样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学习对手的优点,很快超越对手,这一点在中国是很难得的。二战失败以后,看着被原子弹、炸弹、大火把日本变作一片废墟,日本人没有把仇恨记在心里,而是客观地接受这一切。他们派遣留学生到美国、英国、法国去学习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把敌人当做老师,很快,这个学生就超过了老师,跻身世界经济前三甲。
二战时希特勒对苏发动“闪电战”进攻的初期,苏军严重失利,对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既恨又怕,斗志全失。最后苏军朱可夫元帅统领全军,他客观地研究了闪电战的原理,想出了一些克制的办法,使一边倒的战局得以缓解,借助本土作战优势,消耗德军战斗力与物资补给,待时机成熟后采取了和德军相同的作战方法,连续发动了十次大型的快速战略合围,加之利用气候优势,最终打破了闪电战不败的神话。朱可夫不愧为前苏联一代名帅,他没有抱持偏见,痛恨敌人,而是客观地分析了闪电战的弱点,同时也学习了闪电战的优点,最终取得了胜利。
建国初期,我国缺乏军事人才,于是开办了很多军事院校,我们启用了大量能力突出的国民党军官去教学,这使得我国部队建设少走了很多弯路,迅速得到发展,这就是以包容的胸怀,开放的心态,以对手为镜,以对手为师带来的好处。
毋庸置疑,发现对方的弱点可以打败对手,但是,发现敌人的优点却可以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当我们面对敌人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与伤害时,不要对其恨之入骨,要欢喜于一个伟大的老师出现了。这样就能客观分析看待敌人,能够快速模仿与超越,因此,面对敌人时,战胜他的关键不是仇视,而是冷静客观,不仅考虑对手的弱点,同时更要发现其优点。
美的集团就是一个善于发现敌人优点,并且学习敌人优点的公司,他们制定的经营计划中有这样一项:产品品质向“格力”学习、综合服务向“海尔”学习、控制向“格兰仕”学习。这些曾经都是实力超过美的强大竞争对手,美的则不仅思考如何战胜对手,更在考虑如何学习对手。同对手对抗与向对手学习,两种不同的竞争思路,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组织内部任用“敌人”
赵武灵王是一个心胸宽广,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的君主。他任用不同部族与国家的人,听取不同的意见,招纳各方面人才加入赵国,使赵国文化、经济,日趋繁荣,民众思想活跃,军事力量更是空前强盛。在朝中的大臣里,甚至是重臣中,很多是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部族的外族人。如托孤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宰肥义,就是外族人。在当时中原各国排斥异族的大环境下,赵国的政治与文化体制是非常开明的。当时各国不任用其他部族的人除了觉得存在种族、文化的差异及不安定因素外,更片面地认为这些部族很荒蛮落后,没有什么值得吸取的东西,继而顺理成章地认为这些地方自然也不会有人才。但是赵武灵王却不这样认为,他一方面看到了这些部族的落后与愚昧之处,同时也看到了这些部族拥有的闪光点。于是,赵国大量启用有能力的外族人,吸收其他部族的优点,其中服服骑射就是典型代表。赵武灵王认为,单单一个胡服骑射是不够的,必须从文化上进行改变,于是外族的歌曲、医药、饮食等文化都进行推广,赵国这样博采众长,成为了当时罕见的兼顾中原汉族与塞外少数民族各方之长的国家。
赵武灵王启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观点的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他希望不同出身,不同思想的人可以为赵国带来更多元的政治主张,而非全部一个观点。现在的企业管理中也是这样,很多老板在选人用人的时候都爱挑选和自己想法观点一致的人,对这样的员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给予高度信任与重用,对于经常提出不同意见,思路和自己不同的人则带有偏见,向对待异己一样冷落或小心提防,甚至打压、排挤。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尤其企业的高层,都是一种思想的时候,企业很容易在陷入歧途后却全然不知,只有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与交融,才能让企业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在企业中,尤其是决策层中,如果有两个人的意见经常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多余的。因此,在企业中应该多任用拥有不同思想的人,甚至是经常唱反调的人,因为他们是企业难得的一面镜子,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多被企业管理者与大家当做了敌人。往往一个组织做出的一个正确决定都是经过多次讨论,甚至是争论与不断修正的,一片举手赞成声中是无法持续产生正确决策的。
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渔利
    对手不仅仅是我们要防范和打击的对象,其实,只要巧妙利用,敌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战友或是利用的工具,赵武灵王即深谙此道。赵国从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物产资源等角度来看,都不是很占优势,但是却在赵武灵王的治理下,成为了战国末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大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懂得利用敌人之间的争斗,甚至是利用敌人为己所用,这样避免了自身实力的大量损耗,坐收渔利。战国时期混战不断,诸侯国也很多,他们之间都有着相互牵制或互相保护的复杂联系,赵武灵王首先利用中原各国混战之机灭掉了无时不刻不让其寝食难安的中山国。
因为历史原因,中山国国土面积虽小,但是却被包围在赵国领土之内,形成了国中之国的现象,不仅割裂了赵国东、西之间的融通,还是赵国腹中的一颗炸弹,其随时在觊觎赵国肥美的土地与资源。中山国也成了其他国家牵制赵国的工具,其他国家帮助中山国,使其虽处虎口却可以安然无恙,即使是神武好战的赵肃侯也没能征服中山国。赵武灵王却趁各国混战的时机,将中山国吞并。
随后,赵武灵王趁秦国为了争夺王位而内战正酣的时机,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大片土地。不久,楚国与越国发生了一场大战,楚国彻底覆灭了越国,因此,楚国成了齐国的邻国。实力空前强大的楚国向周围的四个邻国,韩、魏、秦、齐大举进攻,夺取了四国大量土地。四国于是开始向养精蓄锐,没有参加中原争霸,实力雄厚的赵国求援,而此时楚怀王也派遣使者请赵国出兵,南北夹攻四国。但是,赵武灵王既不想让楚国吞并其他国家,也不想其他国家压制住楚国,而是希望他们依然能够保持相互制衡的格局,以便自己从中渔利。于是,赵武灵王派楼缓入秦、仇液入韩、富丁入魏、赵爵入齐,支持四国,坚定四国的抗楚决心,以防他们向楚国臣服,同时又秘密派遣王贲为使者,出使楚国,转达赵武灵王同意楚国南北夹攻的建议。此时局势基本都在赵国掌握之中,在五国僵持混战的时候,赵武灵王加紧对周围部落的进攻,扩充土地,夺取资源,很快依靠训练的骑兵夺取了林胡部落和楼烦部落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迫使林胡和楼烦部落不得不向北迁移。赵武灵王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至此,赵国周围再无后患。
赵武灵王意识到了秦国将成为未来列国中的翘楚,是赵国的极大威胁,于是打算掌控这个潜力无穷的国家。他派遣楼缓入秦,表面是支持他们抗楚,实质目的是观察秦国的内政,当赵武灵王听说秦国宣太后战胜了惠文王后,欲立次子公子赵芾为新的秦王,立即派使者通知楼缓,让楼缓告诉宣太后,赵国准备迎立宣太后的长子,在燕国为质的公子赵稷为新秦王,同时,赵武灵王命人去燕国迎立公子稷。秦国由于历时三年的内战,此时已疲惫不堪,在北边,赵国夺取了榆中后对秦国形成了巨大威胁,在南边,楚国又早有进犯的意图。如果宣太后不同意赵武灵王的意见,赵、楚联合出兵,此时虚弱的秦国将彻底覆灭,宣太后不得已,同意了赵武灵王的主张,立公子稷为新的秦王。赵武灵王没有选择联合楚国消灭秦国是因为如果赵国和楚国瓜分了秦国,赵国将和楚国直接相邻,那样将受到楚国巨大的威胁,非常危险,如果留着秦国,就可以有效牵制楚国,如果赵国拥立的公子稷为王,赵国将可以间接操控秦国。
我们今天都常提到如何对抗竞争对手,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却容易忽视一些问题——竞争对手的竞争对手是谁?他对你和你的竞争对手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可以让竞争对手之间争斗,自己从中渔利?甚至让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战略工具呢?
美国毕亨斯地产在实力很弱时,就通过对手之间的竞争从中渔利。其打算竞拍的一块土地因为一个强大的对手——三基产业的加入,使自己的胜算变得很小,或者说几乎没有胜算。于是,在竞拍前,毕亨斯地产了解到三基产业还在竞拍另一个区的一块土地,毕亨斯就四处散播那块土地将大幅增值的传闻,使很多地产开发商都去竞拍那块土地,三基产业也势在必得,最终三基产业以高出预期近60%的价格竞得那块土地,已经没有更多资金和毕亨斯竞争,毕亨斯则以较低的价格轻松竞得该地块。
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中,有一部分竟然是去培训其它竞争对手——那些中国传统的快餐店、饭店等。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快餐只有肯德基可吃,顾客会感到太单调,快餐只有汉堡和薯条,那也太寂寞了。客观地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看出,肯德基是在保持一种行业的“生态平衡”,只有行业繁荣了,大家才有钱赚。有时候竞争对手是自己成长最好的伙伴,有敌人的地方,恰恰才是最适合生存的土壤。
当然,不充分考虑到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动,也可能遭受难以预料的打击。当年美国汉堡王和日本摩登汉堡都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进入中国等市场的时候计算过,竞争对手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实力强大,而且先入为主,已经站稳脚跟,但市场还是有些空隙和机会可以立足。于是其信心十足地进入中国市场,结果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肯德基和麦当劳这对冤家为了保持垄断市场的格局,竟然联手对第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打压,导致汉堡王和摩登汉堡在中国市场至今难有起色,它们就是没有考虑到对手之间互动对其的影响。
深刻了解你的对手 
    公子稷当上秦王以后,因为其是赵国拥立的,所以虽然是宣太后的长子,但宣太后还是架空了公子稷,以防秦王为赵国所利用。赵武灵王又以武力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宣太后任命赵国使者楼缓为秦相,以便其为赵国谋得更多的利益。楼缓入秦时,赵武灵王要亲自了解一下这个他认为未来将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于是,在楼缓入秦赴任时,假装随从人员,进入秦国。进入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农业、军事、文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为将来进攻秦国做好准备。赵武灵王的预料没有错,战国末期时强秦崛起,能够与之分庭抗礼的只有赵国。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则在一边观察,对秦国重要大臣的特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楼缓劝赵武灵王不可久留秦国,以免被人识破,赵武灵王提出,走之前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和宣太后。但是,宣太后对赵武灵王又恨又怕,识破了其身份恐怕会下杀手,楼缓极力阻止,但在赵武灵王的一再坚持下只能同意。赵武灵王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见宣太后母子,是因为他清楚,宣太后和秦昭王什么样子,基本秦国就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他迫切想了解母子二人的性格和能力,也想清楚他们母子间的关系,这些对于赵国对待秦国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至关重要,为此而冒些风险,赵武灵王认为值得。楼缓去见宣太后和秦昭王时,赵武灵王化装成楼缓的门客一同前往,与宣太后母子交谈时,宣太后和秦昭王非常钦佩这个气度不凡,知识渊博的随从,但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在楼缓告辞后,赵武灵王已感觉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已对自己产生怀疑,于是连夜离开秦国,当宣太后醒悟——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赵武灵王后,立即派轻骑兵追赶,到秦国边境的时候守关的士兵告知,刚才赵国的使者刚刚出关,赵武灵王凭借机敏果断躲过了一劫。
赵武灵王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了解对手,而我们今天的企业呢?很多企业在产品上挖空心思想花样,在投广告上一掷千金,对消费者非常舍得花钱与下功夫,可是却偏偏不重视一个重要的根本性问题——轻视竞争对手。在市场中重视竞争对手比重视消费者更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果没了竞争对手,消费者失去了选择余地,自然乖乖购买你的商品,根本不用考虑他们在想什么。因此,无论是打广告还是设计产品,甚至是企业制定战略,都要将竞争对手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否则,不能建立在竞争导向上的计划就是纸上谈兵,只是看起来很美。而竞争战略制定的前提则是要对敌人做到充分了解,否则也都没有任何意义。
经济成熟的国家在市场调研上花费的费用是我国企业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他们推出一个新产品的调研时间可能长达一年或几年,耗资动则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连投放一个广告都要充分调研论证。而我们的企业多是根据主观的想法,在上网搜集一些资讯即开始制定计划,最多委托调研公司或发些调研问卷。因为投入的费用较少,信息的也较低,而且,调研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身上,往往忽视了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赛局理论”的读者都应该清楚,一个计划或一个新产品的成功不是消费者决定的,而是你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中国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失败比率要超过欧美企业十几倍的主要原因。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是制定成功计划的第一步,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努力在大,投入再多,也是南辕北辙。
睿者无“敌”
赵武灵王对内实施改革,鼓励生产、贸易,对外积极扩张,使赵国成为了当时的一方霸主。赵武灵王的丰功伟绩也被载入史册。他一生谦恭谨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纷纷争斗,各自称霸,赵国的赵武灵王在与魏、韩、燕、中山相互称王的 “五国相王”事件中被加授王爵,称为赵王,但之后赵武灵王却说:“无其实,焉敢有其名?”,随即自去王号,并终其一生不再称王,谦称“君”,赵武灵王的称呼是后人对其的尊授。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君主,不仅为历史填写了一页精彩的华章,更给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者与市场人带来了诸多的思索。
今天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决定了必然是以竞合双赢为基础的竞争才能共生并持久发展。也只有改变观念,发现敌人的优点和价值,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左右逢源,而非四面楚歌。一个真正懂得经营智慧的企业,只有朋友,没有敌人。 


----------------------------------------------------------------------------------------------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或本站会员发布,均注明出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站转载是出于传播海内外优秀管理理念之目的,纯属公益性质,无任何商业目的。
3、本站转载的所有作品均为公众作品,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4、如本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网页下方有联系我们的链接),在此,我们首先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将尽快予以改正或删除。

按文章分类浏览

网站赞助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咨询反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博越企管网 粤ICP备0502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