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记住我们?百度一下[博越企管]就能找到!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密码:

用户名:

输入课程编号:
点击右边按钮

咨询热线(免长途费):400-6688-336

文章内容

订单管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由于能改善企业的存货管理,在产品寿命周期短的行业里,订单管制正凸显出重要性与必要性

文/顾闻知

订单管制

时过境迁,世事难料。当年百事可乐请求可口可乐兼并自己却被拒绝,现在百事可乐是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曾几何时,耳熟能详的全球两大手机供货商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如今风光已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诺基亚所掩盖;2002年5月3日之前,又有多少人相信不可一世的Compaq会被HP兼并?

全球制造业沧海桑田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的寿命周期;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需求愈加彰显个性化,导致不确定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一家制造企业,不论商业模式是BTS/F(Build to Stock/Forecast)、BTO(Build to Order)还是CTO(Configuration to Order), 你能够做到完全按照客户的预测和客户订单备料、生产和出货吗(图1)? 如今,订单管制(OCT:Order Cycle Time)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销售流程控制手段,引起了更多企业的关注。

生产、制造、交货所含盖的物流活动,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存货的流通率。一方面,在依照订单进行备料生产、交货的模式下, 企业需要控制存货周转(包括材料周转),另一方面,企业如果针对客户需求进行OCT管制,则可能掌控存货的周转天数,这不失为客户关系管理的一剂良方。由于带动了企业的存货管理, OCT管制在产品寿命变化快速的行业里正凸显出重要性与必要性。

不同企业可以根据管控重点的不同,定义OCT管制的时间范围。如管控的起点可定义为收到客户订单的时间点,也可定义为将客户订单转换为工作指令的时间点;管控的终点可定义为货物离开码头的时间点,也可以定义为客户收到货物并完成确认的时间点。在本文中,我们谈到的OCT管制是指从收到客户订单到货物离开码头的时间。

OCT管制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它和所在行业与产品类型、产品寿命周期、物流运送时间等因素息息相关,以某知名PC制造商捷克工厂在BTO95/5+3交易模式(承诺客户95%的订单在5天内完成生产,货交出货码头,再加3天送到客户手上)下制订的OCT管制标准为例,图2显示的是OCT管制标准与PC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

横轴的Time表示该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 纵轴Volume表示该产品在不同阶段的销量, 箭头指向的时间为产品不同寿命阶段所对应的时间。在产品销量猛涨时期, OCT的管制可以放宽一些, 但是在爬坡期和寿命终结期, 就要严格控制OCT。在爬坡期控制OCT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产品还没有爬坡就可能已经过季,另外这个时期OCT的管制关键取决于模具开发的能力和速度,所以应更加严格,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用空运方式来解决时间限制。在寿命终结前8周的OCT应加严管制到1周以内交货提货为佳。

理论上,OCT按照时间长短通常分为三类。比如,A类大于11天,B类在6天到10天之间,C类小于5天。在实践操作中,也有分为A、B、C、D四类的,当你可以把所有的OCT都控制到C、D 类,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操作。在上面提到的某知名PC制造商捷克工厂的例子中,根据实际情况, OCT分为A、B、C、D四类进行管控,其中A类大于15天,B类在11天到15天之间,C类在7天到10天之间,D类小于6天。其2003年5月份第一星期OCT分类及对应的数量如图3所示,4类OCT所占的比重则如图4所示。

一般来讲, 多数客户以订单交货数量来决定OCT管制的天数。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要考虑客户订单的时间、销售订单的时间、产品序列、数量或目标数量等因素,运用群组技术, 对OCT进行排序管制。比如某一产品已经接近寿命终结期, 那么企业可以利用产品序列排序强调此类产品的OCT状况,以加强其管控。再如某一产品超过5天未出货,则应与客户联系更改交货期,重新稽核时间表,并根据具体的时效评估结果来决定管制天数——如属于物料限制,则协助调剂物料;如物料刚到,则安排插单生产;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 OCT管制用于BTO/CTO的模式为佳, 其管制效果在于群组技术的运用。通常情况下,在新产品爬坡期,由于模具开发较快, OCT宜采用短时管控,以客户提货为判定点;在寿命平顺期,由于销量猛涨,宜以流通存货管控为主;在寿命终结期,OCT宜采用短时管控, 以客户提货、销货为判定点,运输配送以快为主, 且客户须有能力和愿意支付空运费。


----------------------------------------------------------------------------------------------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或本站会员发布,均注明出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站转载是出于传播海内外优秀管理理念之目的,纯属公益性质,无任何商业目的。
3、本站转载的所有作品均为公众作品,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4、如本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站联系(网页下方有联系我们的链接),在此,我们首先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将尽快予以改正或删除。

按文章分类浏览

网站赞助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咨询反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博越企管网 粤ICP备05023015